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高考试题 > 语文 > 正文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新人教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01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8分)

由于               ,即使世界上最聪明、记忆力最好的天才学生的头脑也容纳不下如此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激增的信息和知识。即使容纳得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的内容。a因此,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和信息,未来的学校教育只能传授那些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信息,其他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尚不存在的信息和知识,需要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自己不断再搜集、再学习。b所以,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在综合、分析、学习、消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能力。c

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是加强基本训练,给学生传授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和综合化的信息,并在传授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说,在50年代我们用25%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话,那么目前我们将用50%的时间来学习基础课程,在未来,我们更将增加学习面向未来的边缘交叉学科和综合基础学科。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开发智力的话,那么,最最需要的是开发他们的右脑,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的话,那么,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d南斯拉夫纳伊曼博士也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地,很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约用80%的时问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那么,在未来,“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e

虽然用多少时间传授知识,用多少时间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问题,在各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规定,而且计算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f根据如上分析,所谓学会学习有如下三方面含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理解、消化、吸收和概括的能力;

(二)要求学生知道如何很快很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三)要求学生                                                        。

1.甲乙两段文字应分别还原到原文(a~f)哪一处?(2分)

甲: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的:“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将会成为错误的东西。学生们必须摆脱过时的概念,并知道何时、如何去替代这些过时的概念……总之,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乙: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的:“光是浏览一下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化学论文和著作,一位化学家每周使用40个小时需要阅读40年。”

答:甲(    )乙(    )

2.根据文意,在文章开头“由于”后面的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由于                                                                。

3.根据文意,在“(三)要求学生              ”划线处填空(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三)要求学生                                                        。

4.根据文意填空(不超过35个字)(4分)

因为       ,所以南斯拉夫纳伊曼博士主张在未来,传授知识所用的时间和获得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所用的时间的比例应该倒过来。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A.在未来,教育将贯串人的一生,成为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只是一个人受教育的起点。

B.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尽管尽职尽责,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样的教师仍然是不称职的。

C.信息在激增,知识会老化,因此,学生不必在接受知识和信息方面下苦功。

D.很多东西只能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学到,因此在校生完全没有必要学习那么多内容。

E.未来社会对人们的要求提高了,只知道记忆知识而不会学习的人,就相当于文盲,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二(新人教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