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考理科综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两卷共8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答题卡和第II卷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K 39 Fe 56 Cu 6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1题 每题6分 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A. 小鼠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B. 大豆叶肉细胞合成有氧呼吸酶
C. 蓝藻细胞壁的形成
D. 人体肝细胞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
2. 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所利用的能源不同,碳源相同
B. 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只能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C. 一个健康人的尿液中尿素含量较高,说明其食物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若水稻氧气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时,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3׃2
3.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原理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苏丹Ⅲ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红色的脂肪滴
B. 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都选择了适宜的天然标志物
C. 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处理洋葱根尖,目的是彻底分解细胞壁,使细胞分散开
D.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滤液,进行叶绿体色素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排列在最里圈的色素呈橙黄色
4.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种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同,都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酸分子组成
B. 细胞内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C. 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0层
D. 人工膜可以模拟生物膜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功能
5. 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在BC段中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
B. 若是植物细胞,在BC时期会出现赤道板,在CD时期会出现细胞板
C. 若是人体细胞,则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条
D. 用电镜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会发现中心粒复制和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AB段
6.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B.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条件都是为了提高N2、H2的转化率
C. 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硫铁矿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D.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l2进入阳极室
7.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2 mol石墨晶体中存在的共价键数为0.3NA
B. 1 mol H2O2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S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A
D. 常温常压下,4.6 g 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O2气体通入氯水中:SO2+2ClO-===2Cl-+SO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Ba2++OH-===BaCO3↓+H2O
C. 用铝作电极电解AlCl3溶液:2Al3++6Cl-+6H2O 2Al(OH)3↓+3H2↑+3Cl2↑
D.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4OH-===AlO+2H2O
9.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阳离子
10. 现有Cu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4.0 mol·L-1硫酸溶液25 mL时恰好完全反应。若将a g原混合物在足量CO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 1.6 g B. 1.6a g C. (a-0.8) g D. (a-1.6) g
11. 在标准状况下,将5.6 L CO2气体与250 mL 1 mol/L NaOH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pH=8.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Na+)+c(H+)=c(HCO)+c(CO)+c(OH-)
B. c(Na+)=c(HCO)+2c(CO)
C. c(Na+)>c(HCO)>c(OH-)>c(H+)
D. c(HCO)>c(Na+)>c(H+)>c(OH-)
12. 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 mol HI分子时释放299 kJ的能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I(g) ===H2(g)+I2(g);∆H=+11 kJ/mol
B. H2(g)+I2(g) ===HI(g);∆H=-11 kJ/mol
C. H2(g)+I2(g) ===2HI(g);∆H=+288 kJ/mol
D. H2(g)+I2(g) ===HI(g);∆H=-144 kJ/mol
13. 如图所示,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R(s)+X(g)Y(g)+Z(g);∆H>0达到平衡态Ⅰ后,在t1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则t1时刻的条件改变可能是
A. 升高温度
B. 减小体积
C. 增大Y的浓度
D. 加入一定量的R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满分,选不全的得一半分数,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一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 m/s,一条河宽60 m,河水流速为4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大速度是5 m/s
B. 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小速度是3 m/s
C. 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短时间是20 s
D. 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小距离是60 m
15.一个举重运动员在加速度大小都为a的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里,当升降机匀加速上升时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1,匀加速下降时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2,匀减速上升时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3,匀减速下降时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4,则
A. m1=m2 B. m1<m3 C. m2<m4 D. m3=m4
16.一颗子弹水平射入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子弹在木块内运动的过程中
A. 子弹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对子弹和木块做功之和为负
B. 子弹与木块间的摩擦力对子弹和木块的冲量之和为负
C. 子弹和木块的动量守恒
D. 子弹和木块的机械能增加阿
17. 放在地球赤道表面上的物体1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角速度为1;只受地球万有引力作用的物体2在赤道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角速度为2;地球同步卫星3的线速度为v3,加速度为a3,角速度为3,则
A. v1<v2<v3 B. v1<v3<v2 C. 1=3<2 D. a1=a2<a3
18. 物体A和物体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已知mA=8 kg、mB=2 kg,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16 N。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A上,则
A. 当F<16 N时,A静止不动 B. 当F=16 N时,B对A的摩擦力等于16 N
C. 当F>80 N时,A静止不动 D. 当F=80 N时,B对A的摩擦力等于16 N
19. 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而静止不动,现保持F1大小和方向不变,F2方向不变,使F2随时间t均匀减小到零,再均匀增加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乙中的
20.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周轨道,PQ部分光滑,SQ部分不光滑,圆心O在Q的正上方,P、S在同一水平面内。在P、S两点各有一质量都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沿圆轨道下滑,则
A. a比b先到达Q,它在Q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
B. b比a先到达Q,它在Q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mg
C. a和b在相碰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都大于3mg
D. a和b在相碰前瞬间对轨道的压力大小都小于3mg
21.如图所示,光滑斜面被等分成四段,AB=BC=CD=DE,一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每一段的速度增量相等
B. 物体通过各点的速度vB∶vC∶vD∶vE=1∶∶∶2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D.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B 3.B 4.C 5.A
6.A7.C8.B9.D10.D11.C12.A13.B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满分,选不全的得一半分数,有选错的得0分)
14. C 15. B 16. A 17. BC 18. D 19. A 20. AD 2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