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春秋》记事秉笔直书
C.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外戚干政影响深远
2、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
A.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3、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
辨先祖宗昭穆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
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已经产生
B.关于宗法制的起源目前存在着争议
C.宗法制只存在于统治阶层中
D.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