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通俗文化”一词最先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提出,但对于通俗文化的概念,学界至今仍没有形成定论。何谓通俗文化?顾名思义,即是“通俗的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这可以反映在各个方面:内容、展示方式、受众等。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面向普通人群、内容不晦涩、展示方式易为大众接受、受到大众喜爱并广为流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优秀通俗文化”则是指通俗文化中具备“优秀”属性的部分。判定某种文化是否优秀,标准莫衷一是。但是,优秀的通俗文化一般需要具备的特征应有:广泛流传、愉悦大部分受众、能反映时代特征且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一旦符合这个标准,其对于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教师的“教”的层面来说,有以下作用:第一,拉近师生距离。受传统思维限制,师生间存在着距离。这个距离体现在礼仪上,是《吕氏春秋·劝学》中所说的“事师之犹事父也”。而当一个教师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保持年轻心态,尝试走近学生,则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效果自然有事半功倍的可能。第二,丰富教学资源。优秀通俗文化经过教师的筛选,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是传统文化或时代风云的载体,有立德树人的作用,也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有效率。如将热点新闻置于教学中,学生不仅能了解时事,还往往会产生独特的见解,间接融入了社会。第三,创新教学方式。教师的授课囿于某种固定的方式极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秀通俗文化引入课堂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作用。时下受到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对其加以抉择适当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如《中国诗词大会》,以竞赛的形式来传承诗词,是一种非常适合课堂的形式。
从学生的“学”的层面来讲,语文课堂引入优秀通俗文化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突出的一个效果。与传统课本资源不同,优秀通俗文化资源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熟悉的感觉。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让学生分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学生必定能讲出个一二三四。拓展阅读视野是另一裨益之处。优秀通俗文化中包含着阅读资源,仅各种类型的通俗小说就数不胜数。此外,还能充实写作内容。优秀通俗文化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生活挂钩,这就决定着学生在接触后对写作方向、观点阐述等产生作用。通俗文化本身又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如优秀电影、时事政治新闻、通俗小说等,若能选取适合写作主题的部分写入作文,对写作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优秀通俗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虽然显而易见,但需要前提:引入的比例要恰当,引入的时机要合适,引入的方法要能被学生接受,引入的频率要合理等。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如何筛选通俗文化资源,如何融入语文课堂,值得学界探索的。这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文化”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其概念最先由西方学者提出,但尚未有定论。
B.“优秀通俗文化”的一般特征为广泛流传、愉悦大部分受众、反映时代特征等。
C.将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
D.优秀通俗文化资源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熟悉感。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