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国很早就有了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了积极作用,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的是
A. 秦朝《田律》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典
B. 秦国郡守李冰修建了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C. 从秦汉至明清,我国历代政府推行屯田政策,不曾中断
D. 大跃进运动时期,为赶英超美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选项符合题意。立法不属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只能说明当时的环保意识增强,A选项排除。屯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C选项排除。大跃进运动的核心是大炼钢铁,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D选项排除。
2.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是从汉代开始的,故选A,并可排除BCD三项。
3.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 商
B. 周
C. 秦
D. 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葡萄传入中国最早是在西汉,故A项、B项和C项错误;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此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作物品种从西域传入中原,因此这面铜镜的制作应当是在唐代,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