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综合检测
第一~六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苏州中考)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量的估测。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0×103kg/m3,A选项正确。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B选项错误。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C选项错误。人的正常体温是37℃,D选项错误。故选A。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解析】选A。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3.( 大连中考)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认识。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大小有关,故A、C、D错;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4.( 成都中考)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声现象知识的综合运用。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说法错误。因为海豚的听觉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除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说法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说法错误。故选A。
5.( 永州中考)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