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高三下册 > 模拟试题 > 正文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5月)Word版含解析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4-08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校对人:关大伟
考试时间:2019.5.20 9:00—11:3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批评中的“偏见”
韩传喜
解读一部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学作品,批评者需具备深入文本内部的耐心与决心,更需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全面的鉴赏力、深刻的理解力与厚实的理论修养,从而结构成一个合格批评者的审美能力。
当下的文学批评比较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影响日大。与此同时,亦呈现出诸多不足,批评者及其论著反成为“批评的对象”。究其缘由,实为复杂,而其中,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的,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
文学批评以文学创作为对象,而二者均根基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如文学作品丰盈的想象与情感,文学批评充溢的理解与见识,无不带有写作者的心理偏好与价值取向。特别是文学批评,稍有不慎,便会卷入各种“偏见”的漩涡。
文学批评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文学作品深入细致的解读——这本是常识,如今却常沦为“笑谈”。不在少数的批评者没有耐心细致地阅读文本,更遑论深入地研读,有些人甚至未能完整地通读,便对作品分析指点,高谈阔论。亦有些批评者只读过一位作家的少部分作品,便窥一斑而论全豹。凡此种种,想不以偏概全,难矣。其阅读的“偏狭”极易导致其批评流于空泛及至虚幻,甚至变成虚言相因的伪学术。
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现实生活的独特发现和个性书写。每个作家对世界的发现,必然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以及随之而生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而在具体表现时,又自然会融入作家的丰富想象与主观偏好,加之各种表达形式与表现技巧的融会运用,因而其作品必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艺术样貌,并给批评者带来了多种解读与阐释的可能性。
好的批评者的确对作品有自己的特异理解和特别判断,但这种理解和判断不应流于“一己之见”,更不应流于主观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模拟语文试题(5月)Word版含解析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