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高三上册 > 月考试题 > 正文

:河北省大名县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带答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4-08
:大名一中2020届高三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明代沈德符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每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也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
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描述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这种人的本真的状态,并不以样貌的陈旧而过时。反倒是,我们越是在非熟人社
河北省大名县2020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清北班二)(带答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