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语文 > 高三上册 > 其他 > 正文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4-08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出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的新面貌、新格局。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这与以下四大要素的关联颇为紧密。
一为诗人作为“舆论领袖”,影响广泛。正统诗学以诗言志,以诗缘情,以诗感物,其风格与文体一向居于主流。相比之下,俳谐诗虽属小众,却也改变了正统诗文单一的审美形态,体现了人类情感具有的多元性表达的特征,为文化共生所需求。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得宋人喜爱的俳谐诗出自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象、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二为俳谐诗流传形式多样,为民众乐见。宋代城市繁荣,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事为叶丞相赋》中“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洞仙歌》结句“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等均采用打诨手法,谐意缭绕。
三为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俳谐诗不作生硬说教,而是如杂剧打诨,令人发笑中领悟道理,内容富于启迪。陈善《扪虱新话》曰:“予谓杂剧出场,谁不打诨,只是难得切题可笑尔。山谷盖是读秦少章诗,恶其终篇无所归,故有此语
河南省百校联盟2019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