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左传》(文公十三年)管仲对日:“……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山西出土的晋侯苏编钟上有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以上这两段史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包括
①朝觐述职
②镇守疆土
③缴纳贡赋
④出征作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而贡包茅不入”、“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等信息可知,诸侯王要对周王尽的义务包括缴纳贡赋和出征作战,因此③④项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朝觐述职和镇守疆土的内容,①②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A. 巩固分封制度
B. 增加财政收入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增强封国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推恩之令”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其作用是使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朝廷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规定的作用是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巩固分封制度;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国的规定,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选项错误,汉武帝的措施使王国势力下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唐朝的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草诏
B. 门下省—执行
C. 尚书省—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