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历史 > 高一上册 > 其他 > 正文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26
:

高一年级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C项正确;祭农耕藉之礼无法体现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故B项错误;皇帝笼络士子,不会以“亲耕”为手段,故D项错误。故选C。

2.《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铁犁牛耕
D. 土地私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已经注重因地制宜,并且认识到深翻的作用,表明此时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故A项正确。BCD项也是农业生产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是古文,对学生难度较大,原文的大意为:高旱田要把庄稼种在凹下之处,而不种在高出的亩上;下湿田要把庄稼种在高处,而不种在凹下的小沟里。播种前要耕五次地,之后要锄五次地,一定要仔细地做彻底。种植深浅的标准,用润泽的土为宜,不许滋生杂草,不许有螟蜮一类的害虫出现。材料中原文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