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莹遇见“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时候,珞莹十四岁。那会儿的她还是个爱看韩剧爱幻想的初二女生。许是看了太多的韩剧,她“深受其害”,总是幻想自己也能跟韩剧中的那些白马王子来一场浪漫邂逅,有一次奇妙的爱情体验。
她这个年纪的小女生,头脑里总会对爱情生出些不切实际稀奇古怪的想法。她也会做着“灰姑娘”的梦,希望穿上水晶鞋,变成公主,然后和朝思暮想的白马王子一起翩然起舞。
而那时的“你是风儿我是沙”二十四岁,是一名在韩国成均馆大学读艺术设计系的中国留学生。他正读研究生二年级。平时喜欢美食、喜欢旅游、喜欢摄影、喜欢用文字记录留学生活,是一个很有生活品味的中国大男孩儿。
他们并不是那种真正意义上面对面的“遇见”,而是通过网络这个无形的纽带,让彼此的人生有了些许交集。
那时“你是风儿我是沙”因为在韩国留学的缘故,他总会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一些有关韩国风土人情、美食美景的文章。他文笔幽默风趣、摄影技术高超、拍出的图片唯美清晰、每一篇文章搭配的背景音乐也十分新潮好听、、、正因为这些原因,点击他博客的读者很多。他很快有了一大票自己的粉丝,晋升为“草根名博”。而他的粉丝中,就有珞莹。
那是很偶然的机缘,珞莹随意看着国外留学生上传的博客。在鼠标的滚动中,她忽然看到了一个署名“你是风儿我是沙”。
看到这个名字,珞莹第一个感觉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那句台词:“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这是谁啊?怎么起了这么一个网名?土爆了!也不怕酸倒牙?”
珞莹笑着,漫不经心地点开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博客空间。等进了他的空间,珞莹呆住了。她从来没有见过摄像技术如此好的男生。“你是风儿我是沙”在自己的博客中,展示了一组韩国春川的乡村美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稻草人上停留着几只小麻雀、清澈的乡间小溪、落日余晖中牵着耕牛回家的农夫、、、一幅幅照片像油画一样厚重饱满,形象生动。看着看着就好像会让你置身其中,再也不愿意走出这幅画面。
珞莹对摄影一窍不通,但她说不出的喜欢“你是风儿我是沙”拍的图片。那种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对比、拍摄的角度都几近完美、、、让珞莹看的如痴如醉,心向往之。
她看着每幅照片都有“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精到点评,寥寥几句却幽默风趣、文笔极好。
她点开“你是风儿我是沙”的个人资料,才知道这是一个湖南益阳的男生,今年二十四岁,正在韩国名校成均馆大学读研究生。照片中的“你是风儿我是沙”清秀英俊,身上透露着一股高贵优雅的知性气息。
珞莹迷醉了,在这一瞬间,她朦胧地觉得“你是风儿我是沙”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幻想期盼他快快出现的那个人。她一定要联系“你是风儿我是沙”,要跟他说几句话。
所以珞莹给“你是风儿我是沙”写了小纸条:“大哥哥,我看了你的博客了。你拍的照片真好看,写的文章也很有意思。只是你的笔名太搞笑了吧?干嘛叫这个名字?”然后珞莹发送了一个“偷笑”的鬼脸儿。
不多时,“你是风儿我是沙”居然回复了她:“不好意思,让小妹妹见笑了。这是我女朋友给我起的。她是《还珠》迷,非让我叫这个名字,老婆最大,只好听她的了。”最后“你是风儿我是沙”还发了一个满脸通红尴尬流汗的鬼脸儿。
珞莹没想到,“你是风儿我是沙”居然这么快就回复她。很是开心激动,此刻她真的觉得网络是个好东西。距离这么遥远的两个人,居然能通过这个无形的纽带,畅所欲言的聊天谈心,太奇妙了。“我是韩剧迷,经常看韩剧里的人说‘卡巴,巴里卡巴’(快走,快点走)。韩国人都是急性子吗?”珞莹很好奇地问道。
“大部分是,韩国人时间观念很强。总是走路很急很快,明明不会迟到,可仍然会很着急。”“你是风儿我是沙”耐心解释着。
也就是在那一晚,珞莹与远在首尔的“你是风儿我是沙”热切地攀谈着。他们好像相熟多年的老友,毫无陌生与戒备,彼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聊到晚上十点的时候,“你是风儿我是沙”发来小纸条:“你明天还要上课呢?初中生不能熬夜,早点休息吧。晚安。”
珞莹依依不舍地和“你是风儿我是沙”说了一声”晚安“,然后下了线。当晚珞莹第一次失眠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她脑子里满满都是“你是风儿我是沙”,想象他的样子,想象他跟自己聊天时的神情,想象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想象他在韩国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就像《诗经》里《关雎》篇写的那样:“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珞莹上高中后,第一次读《关雎》。看着诗中的这句话,不由自主就想起她和“你是风儿我是沙”第一次网聊的情景,也是这样的心境,也是这样的情怀。所不同的是,诗中是男子爱慕“窈窕淑女”而辗转反侧。现实中是珞莹暗恋那个远在韩国的留学生而“寤寐思服”。
有了第一次的倾心交谈,珞莹和“你是风儿我是沙”渐渐熟络起来。珞莹会向“你是风儿我是沙”抱怨自己的学校,太注重应试教育,什么都是“向分数看齐”。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开不完的家长会、、、“什么时候我要像大哥哥一样上了大学,就不用天天写作业考试了,也就轻松了。好想快点长大啊。”“傻丫头,长大了有什么好?等你上了大学,等到你大学毕业,你就知道社会竞争有多激烈了?毕业即失业啊。还是你现在的年纪最好,十四岁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多好。”“你是风儿我是沙”慨叹着。
有时候“你是风儿我是沙”也会跟珞莹这个比他小十岁的小妹妹诉苦。韩国的物价高、研究生课程紧、打工辛苦,甚至他和他的女朋友闹别扭了,也会向珞莹倾诉。
珞莹在“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博客相册里,看见过他女朋友的照片。那是一个很漂亮很霸气外漏的女生,美艳高贵,有一种很冷冽的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地会心生畏惧,不敢冒犯。“你是风儿我是沙”告诉过珞莹,他和他女朋友是高中同学。他女朋友的爸爸是当地首富,对他女朋友很是娇惯。所以他女朋友有些骄横跋扈,泼辣任性。
珞莹听了很心疼,心疼“你是风儿我是沙”要受这种委屈。在珞莹单纯幼稚的心里,她觉得“你是风儿我是沙”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男生。长得又帅、学习又好、而且还是在韩国最好的大学——成均馆大学读硕士。他这样优秀帅气的男生,他女朋友怎么就不知道珍惜呢?
她深深为“你是风儿我是沙”抱不平:“大哥哥,你这么出色。喜欢你的女生多着呢!何必要委曲求全迎合你女朋友?如果不合适,就早点分手呗。”“傻孩子,事情哪儿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太小,还不懂感情。很多时候成人世界的恋爱婚姻关系,都是跟现实利益挂钩的”。
网络那边一片静寂沉默。珞莹有些惊慌失措,她觉得自己说话太唐突了,哪有劝情侣分手的?她害怕“你是风儿我是沙”会因为她的莽撞言语不开心,进而疏远她。其实珞莹与“你是风儿我是沙”本来就相隔万里。他们只是在网络上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但仅限于网络,在现实中二人从未有所交集。
但珞莹依然感到惊惶不安。她已经习惯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在网上跟“你是风儿我是沙”倾心聊天。她喜欢这个从未谋面,甚至连他说话声音都没听过的大哥哥。她喜欢看“你是风儿我是沙”写的博客。他的博客,珞莹每一篇都会转载,都会给他留言。珞莹或许不是第一个给他留言的读者,但绝对是给他留言字数最多、写得最认真的读者。“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照片被珞莹复制粘贴进自己的文件夹,时不时就会点击照片,偷偷欣赏。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暗恋。一个十四岁女生很简单很纯粹地喜欢着一个二十四岁的男人。他们没有见过面,没有通过话,只是在虚拟的网络上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友。
那晚以后,“你是风儿我是沙”好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了一个星期。博客没有更新,留言信息也不回。珞莹很紧张很担心,那种对一个男人的牵肠挂肚,对珞莹来说还是第一次。珞莹一次次地给“你是风儿我是沙”发小纸条:“大哥哥,你在哪儿?我发给你的信息,你看见了吗?”“是不是我上次说的话太莽撞了。我不该劝你和女朋友分手的,对不起。”“你到底在哪儿?快点回复我吧。我很担心你。”
珞莹因为“你是风儿我是沙”的失踪,整天心神不安、茶饭不思。珞莹的父母看出女儿的异样,关心地问:“怎么了小莹?最近这么无精打采的?有什么事儿吗?是不是学习上有什么困难?你的物理几何,一直学得不太好。该初三考高中了,可得努力啊。”“知道了,我没事儿。你们别烦我了,我学习够累的了。”珞莹不耐烦地说道,重重关上自己寝室的门。
所谓“代沟”,就是这样吧!孩子的世界不允许大人走进去,反倒对一个陌生的人能敞开心扉。
一个星期后,“你是风儿我是沙”终于回复了珞莹的留言:“小妹妹,看见你的留言了。谢谢你的关心,我很好。一个星期没联系,让你挂念了,对不起。”珞莹看到博客里的这个新消息,欣喜欲狂:“沙,你总算有消息了。太好了!你没事儿吧?这几天你还好吗?”“我挺好的,我跟我女朋友和好了。这几天回了趟湖南。研三的时候,我就要找工作了。我女朋友的爸爸人脉广,需要他帮忙的地方多。所以我跟我女朋友回益阳了。”
珞莹呆呆地看着电脑屏幕,许久打出一行字:“你会跟她结婚吗?就算她脾气不好,总是任性,你也会和她结婚吗?”
电脑那头儿是许久的沉默,好半天“你是风儿我是沙”发过来一段话:“很多时候,现实跟想象有很大的距离。我的父母只是机关普通科员,我出国留学已经给他们太大的经济负担了。所以我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让我有个好的前途,不让我的父母再为我辛苦。你还小,你不懂成人世界的无奈和残酷。”
珞莹呆呆地看着电脑画面,眼泪就这样像雪花一样,扑簌簌地滑落在脸上。那么痛那么凉,让她遍体生寒。
此刻她终于明白,这场暗恋无关风月,只是她一个人的幻想。她不是风儿、他也不是沙,他俩儿注定不能“缠缠绵绵绕天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