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影视娱乐 > 影评大全 > 正文

:两次看《夏洛特烦恼》的不同感受,一次沉重,一次放松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15-11-02
:

  你才是那个体验师

  作者:达达令

  我连去电影院刷了两次《夏洛特烦恼》,一次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看,一次是跟朋友一起去看,果然这两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一个人去看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铺垫,于是紧紧地跟着剧情一起走,开心麻花团队的特性,就是让观众哭笑交加的功力,比起以前在小品和话剧的表演形式上,这一次在银幕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我自己也顺着剧情,时而开怀大笑,然后不到一会,眼泪也就出来了。

  我不是个爱表达情感的人,最亲密的闺蜜也很少见过我掉眼泪,我一般的情绪发泄口是在夜里听音乐,顺着情绪就把不好的压抑跟随着眼泪出来,慢慢的心绪也就好了起来。

  其次就是去电影院,在那一场不到两个小时的相对而言的封闭环境里,那一刻所有的灯光暗下,即使身边的人嚼着爆米花,咕噜咕噜喝着可乐,我自己的心情也能在瞬间切换到此时此刻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的状态,然后我就让自己走进一个光影的世界了。

  我不算是个对一种情绪沉淀很久的人,也就是说,即使是有些看起来很美好的东西,我也会敲一下自己的脑袋,问问自己是不是看待的太片面了?

  这样自我反省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我遇上困境的时候,我不会再刻意放大自己的悲观情绪,我反倒开始安慰自己,这一定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刻,我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反悔,而是先解决问题本身。

  电影之于我一样,无论我在那个时刻里看到了什么让我感动或者跌宕起伏的部分,走出电影院那一刻,我就绝对会切入现实的状态,而大部分时候当前的唯一现实就是,哎,女厕所人真特么多!

  说到跟朋友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倒是另外一番体会。

  我没有向朋友有任何剧透,可是她却反而看得比较平静,没有多少情绪起伏的部分,甚至都没有如我第一次那般大哭大笑。

  而我自己呢?因为我提前知道的剧情,我在每一个搞笑的部分,都会让自己放肆的开怀大笑,至于感动的部分,我的眼泪还没有酝酿出来,很快就跳转到下一个笑点了。

  第一次的观影体验是,我很沉重。

  我羡慕电影里的夏洛有机会穿越回过去,可以在平行世界里体验第二种人生,而且更幸运的是,他还有得选,他有反悔的时光传送门,他回到现在的时光后,也开始珍惜自己当下的平淡日子的幸福了。

  这一切,都是我所不能拥有的,对我这样怀旧的人来说,听到那英唱起“一九九七年,我深情的呼唤着你……”那一句的时候,我早就泪奔了。

  第二次的观影体验是,我很是放松。

  我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场让自己一乐的电影,没有必要代入那么沉重的东西,不管我有多怀念青春甚至更久的过往,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至少没有那么心累,至于怀念过往的部分,我留在我的记忆里了,情怀不能当饭吃,我要好好赚钱生活才是。

  果然,这一轮现实冰冷的洗脑下来,我反而没有那么纠结于能否穿越这件事情了,我更能触碰到自己内心那个很少放松大笑的小孩了。

  以前在大学里的时候,为了锻炼自己采访跟写新闻的能力,于是总是找寻各种机会去跑大大小小的新闻,四年下来跑得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大讲堂。

  学校里的各种文艺表演、学术讲座、知识竞赛都在集中在这个地方举行,时间一长,我就形成了条件反射模式,每次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最开始就把最基础的新闻五要素填充进去,然后守候一晚上,就为等一句主持人或者嘉宾的有亮点的句子,然后用来当做标题。

  于是,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大部分时候,这一整夜下来,我一直都是坐立不安,竖着耳朵听清楚每一个人的发言,然后马不停蹄的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稍微速度慢一点错漏了,我就开始慌张,然后努力回想,这个时候又有新的讯息进来,我又开始陷入是该记录当前这段文字,还是死命回想起嘉宾刚刚说过的那个案例的挣扎状态中。

  活动刚一结束,我还得见缝插针冲去采访嘉宾几句,看看能不能出来新的内容。

  这种状态的好处就是就是,出稿出得很快,基本上活动一结束,我就可以赶回宿舍把稿子敲出来了,趁着记忆清晰,所以思路很顺畅,写起来也很是舒服。

  顺其自然的,我的稿费也越来越多,至少那个时候对于我一个月几百块钱生活费的人而言,的确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可是物极必反,这种状态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我从来就没有好好欣赏过在这个会堂里举办的任何一场活动,无论是好玩的文艺表演,或者是激烈的校园辩论,哪怕是来了一个很有份量的嘉宾的演讲,我都没有心情获得该有的对应体验。

  当我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已经成为一个大四的学生了,我跟学校的老师沟通,我说我不想写新闻稿了。

  为什么不写啊?你一直以来都写得挺好的啊!

  不了,大学就最后一年了,我想换一下别的状态。

  老师默许了。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开始成为这个学校的边缘人,对低年级同学发起的一切活动都不感兴趣,加上论文、实习、就业等一堆繁琐的事情集中扑来,可是即使是这样,我还是给自己腾出了一些时间,然后我开始去看我们学校最著名的话剧社在那一年的年度表演。

  那一次演的是《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是个很搞笑的故事,我是跟同学一起去观看,果然台下的观众看得乐不可支,我也一样跟着一惊一乍的。

  可是不同的是,我像是一个新来者,第一次惊讶于我的大学里居然有这么出彩的话剧社,他们的表演一点也不比电视上的某些小品要差,而且各种切入我们学校热点的恶搞演绎也都穿插了进来。

  我看着看着,笑抽了肚子,然后我再看着看着,慢慢掉下了眼泪。

  身边的同学看我这个样子,于是赶忙安慰说,这故事说的是毕业季,说的是失恋跟散伙饭,可是我们还有好长一阵可以在学校不是么?而且你看他们多好玩啊是吧……

  同学一边出声安慰,眼睛却是依旧目不转睛的盯着舞台上。

  对啊,他们多好玩啊!

  可这却是我三年多来第一次如此轻松的观赏过一次节目,没有写新闻稿的任务,有的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观众,跟着自己情绪的喜怒哀乐随意的宣泄。

  我从来没有过这般体验,在此之前。

  剩下的日子,我去看了学校广播站的年度配音大戏,听了一些学术嘉宾的讲座,那一年里我看的最多的居然是学校的篮球比赛,每个学院的内部比赛,再到学院代表队之间的比赛,我居然一场不落的跟着看了下来。

  我至今记得那些夕阳下的日子,课程学分已经修完,我赶着去学校门口打包一碗炒饭,然后跑到体育场边,看拉拉队们敲着锣鼓喊着口号,我自己突然也跟着叫喊起来,如同我是个刚入校的新生,崇拜状的看着场上的每一个人。

  那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期待着学校的大讲堂里有更多的活动让我参加,因为我再也没有写稿负担了,我可以尽情享受了。

  可惜的是到了入冬季节,大讲堂的活动就全部变成了考研培训跟公务员考试培训,每一个同学拿着厚厚的资料走进那个地方,然后走出来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哎,我不打算考研的,也就是进去随便听听而已,结果一场讲座下来,说得我好像不考研这辈子就完了,怎么办怎么办……

  那个时候的我们,已经没有了太多享受大学时光的心情,都在为自己的未来纠结而奔波着。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电影策划,这期间辗转了几个部门,可是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工作需求都是跟电影和电视剧有关,于是那个时候的我每天都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开电脑屏幕,看电影或者电视剧,不管我看的到底是不是跟今天的策划工作有关的片子,总之就是没有人对我有过意见。

  那些日子真是幸福啊,《来自星星的你》全世界大热的时候,每个女生都在疯狂的开着小窗口偷偷的抓紧时间看一点剧情,我却是直接打开全屏,然后跟同事说我要做一期外星人的专题。

  徐峥的《泰囧》大热的时候,我光明正大的打开屏幕,说我要盘点一些公路剧,然后做一期跟着电影去旅行的专题。

  遇上各种喜剧片,我更是一个下午能看上三部电影,然后安慰自己要了解一下喜剧的不同表达方式,然后做临近春节的假日点播主题。

  即使是到现在,当我跟别人描述起这份工作的人时候,他们都说我特么是走了狗屎运了,居然能遇上这么好玩的工作任务,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就把工作做完了,即使依旧需要完成其他具体的工作部分,但是总体上而言对比其他人所谓无聊的工作,我真是他们羡慕的对象。

  可是久了,我又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从当年在大学里写新闻稿写成了机器人的经验中开始反思这一刻,如果这种状态在别人的描述中是那么美好,而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有不对的地方的存在,那就一定是出问题了。

  果然,我开始发现问题了。

  做电影策划这三年,虽然我看了无数的电影,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片子都是我喜欢的,那个时候我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还没下院线的大片,而且全都是高清正版资源,遇上票房不好或者是真的不好看的片子的时候,我还要逼自己用各种文字包装它,有时候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而更加痛苦的是遇上我喜欢的片子,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要开始从它的背景、剧本、制作团队、投资方,还有演员的名气以及最近有无绯闻等等来切入,我要在这些元素当中挑出亮点来选择包装这部片子的角度。

  这个过程下来,无论我一开始多喜欢的片子,到了最后也被肢解成了不同的角度,我来不及欣赏电影本身的剧情跌宕,我要开始任务式地写下一篇篇影评跟推广软文了。

  曾经为了跳出这种职业毛病式的观影方式,我也会去电影院看最新的大片,可是每次准备周末规划买票的时候,身边的同事,你知道的,都是跟我一样工作内容的人,他们在午饭的时候,在茶水间的时候,在厕所的时候……他们一直就在聊着最近的这几部片子的话题。

  一天下来,基本上你已经知道这部电影到底说的是什么,拍的怎么样,好不好看一类的,他们全部替你体验过了,然后就是,我连买电影票的欲望也没有了,有时候即使我一意孤行坚持要去电影院,然后突然会有个人跳出来说,小令这片子片源上午就到我们公司版权部了,要不我去帮你拷过来?

  这一刻,我终于不再叫嚷着去电影院了,而这一次停止去电影院欲望的状态,就这么持续了三年。

  三年后,我离开第一家公司,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退出同事们的讨论群,不为别的原因,我害怕看到他们专业化的讨论一部电影的相关种种,这些信息我再也不想要了。

  我想要的,是我自己去体验过的感受,而不是别人体验加工之后的二手信息。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也蛮怀念那段时光的,因为相对于很多人的第一份无聊可怕的工作经历,我的这一份工作体验相对而言却是让我满意的,至少在离开之后的日子里回忆起来,我的脑海里没有过半点抱怨的词汇存在,我反而因为自己有过那么一段时光而庆幸。

  也是这件事情过后,我开始体会到了“享受当下”这个词语的意义。

  我少了一些焦虑,多了一些珍惜当下的思考逻辑,虽然我知道生活依旧艰辛,我还在折腾奋斗的路上,这个车水马龙的大城市里一直在堵车,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的会怎样,但是至少我没有那么恐慌了。

  回到前话,第二次看《夏洛特烦恼》的时候,我旁边坐着一对情侣,看到马冬梅在医院跟病床上的夏洛说话,然后唱起那一句“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的时候,女生早就哭到不行了,甚至夸张到根本停不下来的一阵阵抽泣。

  我心里想着,也不至于那么感动吧?

  然后我就听见这两人的对话,女生说,你以后要对我好点儿!

  男生说,我知道,可是你也不能总对我指手画脚,啰啰嗦嗦的啊……

  女生立马回话,我那是爱你好嘛!

  男生说,好!那我就像夏洛说的,不要把全部的激情浪费在无休止的争吵上,我今天开始一定会对你言听计从的!

  ……

  电影完了,我们散场走出电影院,突然看到门口有一对情侣在吵架,我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刚刚坐在我旁边的那对情侣嘛!

  听了一下,大概原因是男生不小心把女生的一把雨伞落在刚刚吃饭的餐厅了,一场电影看完,打电话过去问已经找不到了。

  女生开始有哭腔,说那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把伞,而且价钱也不便宜。

  男生于是安慰,那我再给你买一把就是了。

  女生不依不饶,“你刚刚明明在电影院里面发誓要一辈子对我好的,可是你为什么总是让我伤心呢?”

  我听到这话差点笑喷出来了,话说男人的誓言你也敢相信?

  我跟朋友离开了,我不知道后来的他们怎么样了。

  电影不过是电影,期望着拿一场电影来让自己与所爱的人学会珍惜彼此,这一点促进作用还是可以的,但是奢望用一场电影来改变两个人的恋爱模式,甚至是让对方作出承诺,那不是个笑话么?

  我算是个扫兴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评价自己的,可是我从来不扫别人的兴,我看着别人前一秒要说我要辞职我要跳槽,看着他们说我要分手我要寻找更好的人,看着他们说我要奋斗我要活出自己,然后看着他们几分钟之后,考虑到执行的难度,于是蔫了下来保持原状。

  我永远都会默不出声,之前既不鼓励给予信心,之后也不会打击或者警示他们。

  一个人要有危机感,加上开始思考到要为这一切做准备,意识到这一点然后走在动起来的路上,我愿意说服自己,已经够是艰难的了。

  我只会对自己时时刻刻提出两面派的思考角度,从这点上来说,我是个冷漠的人,即使我是个善于安慰别人的高手,但是我从来不喜欢给人做选择的建议,因为我觉得我们都不配,哪怕是父母本身,我也希望一场对话方式是建议性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

  世界这么大,我们得自己走过才知道有多大,人生这条路太长,我们得亲自体验过,那些我们所遇见过的人,所经历过的事,体会过的酸甜苦辣,我们才有资格说自己是否完整了我们想要的一场梦。

  你才是主宰自己生活的那个体验师。

  杜德伟跟叶倩文唱过一首《信自己》,歌里有句“信世间始终会美,信战争有天枯死,信四海许多正气,信这些不变的真理,像我深深相信爱是美好。”其实我觉得,这一切的前提不过在于,你得相信你自己愿意去相信。

  小米的广告上雷军说,要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世相回归的时候,张伟说,你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

  别去听他们的,信你自己。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